腎上腺素受體是G蛋白偶聯受體,是重要的藥物靶標。目前已知腎上腺素受體有三類(α1, α2和β)九種亞型(α1A, α1B, α1D, α2A, α2B, α2C, β1, β2和β3)。2007年,β2腎上腺素受體的非激活這是第一個人源G蛋白偶聯受體的晶體結構,是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解析的重大突破。2011年,β2腎上腺素受體和G蛋白的復合物結構獲得解析,該工作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這些結構的解析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對G蛋白偶聯受體(特別是β腎上腺素受體)機理的理解。然而,三類腎上腺素受體偶聯的G蛋白不同:α1, α2和β類分別偶聯Gq、Gi和Gs。通過序列比對,也可以發現三類受體的配體結合口袋也有明顯區別。對腎上腺素受體下游信號選擇的多樣性以及配體的亞型選擇性的理解,一直受制于缺乏α類受體的三維精細結構。
α2A受體的兩個結構整體非常相似,而配體結合口袋的多個殘基(包括在腎上腺素受體中不保守的F4127.39)則發生了劇烈的構象變化。通過觀察結構和突變實驗,研究人員解釋了影響配體選擇性的重要氨基酸F4127.39的功能:F4127.39是配體結構口袋的“蓋子”,它與口袋中的另外三個芳香氨基酸一起形成了一個芳香籠來結合配體中的正電基團,使配體結合時空間和能量效應俱佳。突變F4127.39會使α2A受體的*激動劑和部分激動劑均喪失效力。
α2A受體具有雙重藥理學效應:激動劑濃度較低時,α2A受體主要和Gi偶聯;激動劑濃度較高時,與GS的偶聯占據更主導的地位。相應地,在臨床中,α2A受體部分激動劑的效果比*激動劑要好,如用于降壓的可樂定(Clonidine)和用于ICU鎮靜(在我國也廣泛用于手術麻醉)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都是α2A受體的部分激動劑。為了更好地理解α2A受體的部分激活性(partialagonism),研究人員對多個已知的α2A受體*激動劑和部分激動劑進行了分子對接,他們發現可以用配體與Y3946.55形成氫鍵與否,來區分α2A受體的部分激動劑和*激動劑。